老丁的五辆车(改革开放40年)

文章来源: 时间:2018-11-15 11:50

 

家住缑氏镇丁庄村的丁先生今年买了一辆长城哈弗H6轿车,和老丁家里的“天爵”电动车、“嘉陵”摩托车、“永久”牌28自行车组成了一道岁月风景线。

    这些车辆,每一辆都凝聚着老丁一家人难忘的记忆。谈起改革开放后这几十年交通工具的变化,老丁记忆的闸门一下被打开,青年时代和改革岁月的往事仿佛历历在目。

 

永久自行车 记忆难忘怀

    老丁名叫丁龙,兄弟姐妹5个,他排行老大,初中毕业务农一年后,他在距家8里远的耐火材料厂工作,每天工钱8毛钱,老丁很满足。60年代,出行全靠步行,8里的路程,老丁需要走上将近1个小时。

“这8里路,我走了4年,这一路上哪儿有坑哪儿平坦我都熟悉极了。”老丁回忆。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老丁所在的耐火材料厂效益也跟着红火了起来,工资也从原来每天的8毛一下子涨到了1.2元。

腰包鼓起来的厂里人,开始琢磨着改善物质生活。当第一辆自行车出现在厂里的时候,老丁和工友们围上去看来摸去。看着车主人蹬上车子一溜烟离去,老丁心里很是羡慕。

回到家里的丁先生给父亲谈起买自行车的想法,做为村支部书记的父亲思考再三,最终托人帮忙以115元购了一辆“永久”牌28自行车。这辆永久自行车是当时老丁家里最值钱的大物件了。

原本步行上班将近1个小时的路程,老丁骑车只用了20分钟。车子蹬得飞快,车铃一路响个不停。

有了自行车的老丁,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起来。每逢镇上集会,外村庙会,演电影,他都要骑上自行车去凑个热闹。

“尤其是冬天看电影,到达目的地后,自行车大支架一支,时尚的军绿色大衣一穿,坐在车座上观看,那叫一个气派。”老丁津津乐道。

1979年,按照“三转一响”的标准,老丁结了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每次妻子回娘家,老丁前边蹬,妻子后边坐,很是惬意。其实老丁的媳妇骑车也是个好手,但老丁偏要自己骑。

 

从拖拉机到摩托车 走进新时代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已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车子已不再笨拙,越来越轻便,款式也越来越多。

《春天的故事》传遍了千家万户。老丁从耐火材料厂辞了职,做起了布匹生意。他又买了手扶拖拉机,每次到关林进货,走乡串镇赶集,拖拉机成了老丁发家致富的主要工具。越来越殷实的老丁家,消费思想在不断变化。

老丁红火的生意给家里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摩托车的出现,使老丁已不满足于骑自行车了,看到人家骑着摩托车,老丁心里也是痒痒的。几次和妻子商量购买摩托车的愿望时,都被拒绝。理由是两轮摩托车跑得太快,不安全。最后,经过老丁的软磨硬泡,妻子勉强同意。那天,老丁用布把买车钱包了几层后,装进了贴身口袋,和两个朋友坐车一起去了县城。

比价格,比质量,比外观,三个人看了一上午竟然没有舍得下决定。中午,老丁特意请了朋友吃了3元一碗的烩面。饭后老丁和朋友们继续选购,最终选购了一辆嘉陵90摩托车。可是老丁和朋友们都不会骑,三个人硬是把车推到了距离县城15公里的家。当时的人,不会骑摩托车并不稀奇。

这辆摩托车在老丁眼里就是宝贝疙瘩,老丁精心呵护,几乎天天擦。现在回想起当时骑车“风驰电掣”的感觉,老丁仍心潮澎湃。摩托车伴随着老丁迈进了新世纪。

21世纪初,商品经济愈加繁荣,摩托车因方便快捷,得到了不少人青睐。市场上摩托车风靡一时,电视、报纸铺天盖地都是明星代言摩托车的广告,各种品牌摩托车专卖店比比皆是。同时期,村里路上田间地头到处行驶着三轮摩托车。在农村,摩托车走进了千家万户,骑车进城买种子、肥料,下地种田成了常见景象。

 

电动车 小轿车飞入寻常百姓家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交通工具也在不断变化。电动车的异军突起,迅速以环保节能、小巧灵活、价格合适站稳了市场。大街上骑电动自行车的人随处可见,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电动车的出现标志着群众的出行方式进入了节能减排时代。

此时的老丁已是三个子女的父亲,一辆摩托车早已不能满足一家人的出行,外加骑摩托车的确不放心,老丁考虑是时候购买电动车了。

2008年,大女儿大学毕业并顺利找到了工作,老丁家里添置了第一辆电动车。习惯了摩托车的速度,老丁总感觉速度太慢,但不用加油这一点老丁很满意。车没买回来几天,老丁便很快学会了驾驶技术。

     “电动车基本普及了,价格大多数在3000元左右,价格也不贵,咱老百姓也能接受。”老丁说。

2012年,老丁家再次购买了一款小型电动车,主要是用于老伴上街购物。

“电动车车速不快,骑着安全,关键是不用天天加油。”老丁的老伴对电动车赞不绝口。

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足,私家小轿车相继进入大众生活。2015年,老丁的儿子取得了驾照,2016年老丁的儿子也成为了有车一族。说走就走的旅行,让老丁家的生活幸福感爆棚。

40年,岁月流转,风云激荡。老丁家交通工具的变化只是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一朵小小浪花,正是这一朵朵小浪花,汇集成了改革开放四十年这篇大文章,为群众的美好生活培植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