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缑氏:“农字”产业“触网”记

文章来源: 时间:2016-10-27 15:24

偃师市缑氏镇是万亩葡萄种植区,前几年每到销售季节便要外出跑订单。如今,缑氏镇葡萄种植户足不出户,利用手机+互联网,就把自家的葡萄卖了出去。在缑氏镇,像这样将 “农字”产品触网销售的村民有很多,并结合地方特色资源、产业优势打造了“中原第一淘宝村”,组建了“万村淘”等企业网站等互联网项目,从而使传统产业搭上了“互联网+快车。

 

7小时 鲜食葡萄上餐桌

缑氏镇年产葡萄16万吨。为扩宽销售渠道,葡萄种植户、合作社纷纷采用“互联网+新模式促进发展,2015年,该镇农户通过“互联网+销售的葡萄占总销量的10%

今年以来,健稷农业科技产业园与外地电商平台对接,只要有顾客在网上下单,该产业园便可立即采摘、安排装车、发往客户所在城市。目前,该产业园已成功和上海一家电商平台接洽,上海市民在短短7小时内,就可吃到缑氏镇的鲜食葡萄。

201511月,健稷农业科技产业园又开启了“万村淘”项目,建立了“网上便民服务站”,已发展12家“万村淘”站点。同时,健稷农业科技产业园还将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推出“体验葡萄采摘、观看玄奘故里、送鲜食葡萄”的通票在网上销售,让市民在体验采摘乐趣的同时,还能领略该镇深厚的历史底蕴。

 

“触网发展” 打造“中原第一淘宝村”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面大鼓同时擂动的场面震撼国内外,而这2008面大鼓就出自缑氏镇马屯村。马屯村是回族聚居村,村里制鼓已有上百年历史。制鼓产业始于农村、长于农村,并在农村发展壮大。如今,该村已形成了从原料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全村现有400余家制鼓作坊,数据显示,全国近八成大鼓都是马屯村制造的,马屯村因而有了“中国制鼓第一村”的美名。

伴随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马屯大鼓的销售凭借一根网线,让这种传统纯手工制鼓走出国门,远销日本、韩国、朝鲜、法国、俄罗斯等国家。

“目前全村‘触网’店铺有247家。去年线上线下销售额超亿元,而线上销售占全村制鼓业总销售额的60%以上。”马屯村村委会主任马建都说。眼下,马屯村正积极改造基础设施,完善网络建设,努力打造“中原第一淘宝村”。今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将派专员进行评估,评估通过后,马屯村将被正式授予“淘宝村”称号,并获得阿里巴巴集团在信贷、技术培训、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加快马屯村制鼓业发展。 

 

探索“网+模式 实现电商惠农

日前,缑氏镇邀请电子商务培训老师,到该镇为200余名“触网”农户进行电子商务培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年来,缑氏镇围绕电商做文章,协调人力资源、商务、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邀请脸谱中国、中国网库等专业培训团队,不断对该镇农户进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技术培训;该镇还积极为农户协调资金,与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接洽,帮助农户办理小额贷款,仅去年就为48户农民提供小额贷款523万元。通过大力推进优势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如今,该镇的鲜食葡萄、葡萄深加工企业及制鼓等传统产业纷纷“触网”,网上购物和线上销售在缑氏镇多数农户家中已屡见不鲜。

“缑氏镇以传统产业为主导,因此更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利用好传统优势产业,抢占‘互联网+发展机遇,以“互联网+模式将城市和农村资源结合起来,对传统产业进行强化、优化,真正实现电商惠农。”缑氏镇党委书记魏险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