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举办202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

文章来源:洛阳市场监管 时间:2024-03-15 15:12

640.jpeg

       为进一步激励全市企业和经营者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提质升级激发消费潜能,合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3月14日上午,洛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吉建宾与相关负责同志现场发布2023年以来我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食品安全监管、消费维权等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消费维权总体情况

640 (1).jpeg

发布人:市局党组书记、局长 吉建宾

2023年以来,洛阳市市场监管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重点,不断推进消费维权工作提质增效,提振消费信心。2023年共受理各类咨询投诉举报32.8万余起,为人民群众挽回各类经济损失4600余万元,市局先后荣获“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全国市场监管系统12315效能评价优秀单位”“全省消费维权先进单位”。2023年办理行政处罚案件4136件,销毁假冒伪劣产品9大类112个品种。

我们持续开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行动,全市市场主体新增13.1万户,总量突破70万大关,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动能。聚焦民生热点,开展“铁拳”“双打”“网剑”等专项执法行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治理,全市15个县区全部创建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区,40家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实现智慧监管“千里眼”。强化重点领域产品质量监管,开展家用电器、燃气具和重点工业品、消费品质量整治,抽检产品1945批次,不合格产品全部依法处置。针对我市文旅消费持续升温,我局春节期间约谈部分宾馆、民宿、餐馆,让住宿价格在合理区间内波动。在丽景门、洛邑古城等旅游景区,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售卖洛阳特产的商户在用电子秤进行现场检查,查看在售商品的明码标价情况,杜绝欺客宰客,并提出“接到投诉举报事项后,5分钟响应、半小时见面,第一时间到场处置”工作要求,让游客和市民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

640 (2).jpeg

发布人:市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金江威

 2023年,在全市生产企业、市场主体及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没有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牢牢守住了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市场监管部门主要是通过采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日常监督检查、跟踪监督检查等形式开展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其中,监督抽查是主要的监管手段之一。按实施主体的层级不同,分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监督抽查以及专项监督抽查等类别,并分级负责抽查结果的公告。这里,我重点把去年市级监督抽查的情况向大家进行通报。       在生产领域:去年共抽查企业325家;抽检民用洁净型煤、商品煤、化肥、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电线电缆、鞋、矿产品、食品相关产品、合成树脂乳液涂料等工业产品35种878批次。其中,经检验合格860批次,不合格18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2.05%,与去年基本持平。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共性原因为:一是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到位。二是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设施简陋、工艺和管理落后。三是个别企业为降低成本还存在有偷工减料行为。       在流通领域,去年共对全市消防器材、家用电器、化肥、儿童用品、电动自行车、铅酸蓄电池、液化石油气、燃气具相关产品等抽检585批次。其中,符合标准要求540批次,不符合标准要求45批次,不合格率为7.69%,同比去年降低2.7个百分点。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一是部分销售主体进货查验制度落实不到位,二是少数经销商利欲熏心,追求低价进货。       2023年市级产品抽检的结果,我们已按规定进行了网上公告。对产品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已移交相关县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责令企业和经销商停止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商)品,认真做好不合格产(商)品后处理工作。同时,加大对不合格产(商)品的后续跟踪监管力度,督促生产者、销售者依法严格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守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640 (3).jpeg

发布人:市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孙军

过去一年里,我局牵头的市场准入、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三项指标,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均获优秀等级,在全省名列前茅。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化准入准营退出改革,营造快捷便利服务环境

一是大幅“降门槛”。成功申请总局将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审批权限下放至洛阳,在全省率先推行“承诺换证即准营”,药品零售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换证申请材料从10项减为3项,办理时限从6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全面实行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先证后查”,办理时限从法定45个工作日压缩为6个工作日,企业申请材料齐备优化为当场办理、当场发证,实现企业筹备即准营。二是主推“优服务”。市局出台了市场准入准营退出便利化21条举措,实施线上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线下企业开办“一窗通办”,实现营业执照及印章电子化,企业迁移变更登记一次办、支持“个转企”升级等政策。在全省率先启动企业开办“全市通办+智能审批”服务模式,推出商事登记全业务智能审批一体机,取代人工审批流程,实现营业执照“秒批秒办”“立等可取”。

2023年全市经营主体新增13.1万户、总量达到72.2万户、突破70万大关,企业个体比达43.2%,高出全省平均值5个百分点。

二、加强精准有效科学监管,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一是强化“无事不扰”监管。在全国首创“触发式双随机一公开”模式,梳理监管事项837项,完成部门联合抽查任务223个,切实做到“无事不查、无事不扰”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引导经营主体积极做好年报公示工作,企业年报公示率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二是强化包容审慎监管。针对汉服等新业态出台包容审慎监管意见,建立包容审慎信用监管机制,促进汉服产业良性发展。制定柔性执法“四张清单”,通过建立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避免“一刀切”式执法。2023年,全市共办理从轻、减轻、不予行政处罚及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共135起。三是强化公平竞争执法。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工作,梳理政策措施205件,对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的9份文件及时予以修订和废止。开展反虚假宣传、反不正当竞争“守护”等专项行动,加大医疗卫生领域商业贿赂治理力度,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17件,切实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四是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印发《2023年洛阳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实施方案》,针对重点商品、重点领域、重点市场、重点环节,持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截至2023年底,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87件,其中专利纠纷案件195件,商标侵权案件92件,不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三、加大服务性制度供给,营造高质量发展创新环境

一是大力实施质量强企战略。组织4家企业、6个组织申报中国质量奖,动员26家行业龙头企业、3家5A级景区、9个老字号品牌参加“美豫名品”认定,我市连续六年荣获省政府质量工作“A”级市。二是强力推进知识产权兴企战略。建成中国·洛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并投入运营,我市专利授权时间缩短80%以上;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全市有效发明专利1万余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5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5.4件,稳居全省第二。三是持续推进“标准洛阳”战略。出台《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建设标准洛阳的实施方案》,主导在研国际标准8项,完成国家、行业标准80项,全省领先。四是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质量认证,新增质量认证获证组织578家、认证证书1077张,免费为16家试点企业办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五是狠抓高水平检验检测,积极组建洛阳市检验检测公司,省级富硒农产品检验中心通过验收,目前全市共建成5个国家级、7个省级检测中心。六是深化“政银企”合作战略,组织25场洽谈对接会,帮扶中小微企业融资4亿元。4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640 (4).jpeg

发布人:市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秦汝旺

2023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推进落实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在牢牢守住不发生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底线的基础上,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等次为A级,获省政府食安委通报表扬。

一是重点问题有效治理。食用农产品监管得到加强。强化源头管控,对370家重点种养殖主体进行“治违禁、控药残”排查整治,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开具合格证9.7万多张。严格市场准入,通河、宏进农批市场实现销售水果蔬菜“批批快检”,建成“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追溯。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治理初见成效。开展农村食品经营店规范化建设,检查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1.7万家次,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行政处罚案件122起,没收假冒伪劣食品数量1931件。集中用餐单位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开展学校、养老机构、医院、机关食堂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治理,强化行业管理和监管部门协调联动,严格监管执法,检查用餐单位及其承包经营者2303家。对7所外迁高中派驻执法人员全程监管指导,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建设中小学校食堂智慧监管中心,实现数智化管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考核率100%、“明厨亮灶”覆盖率100%,居全省前列。

二是“两个责任”扎实落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市84355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按照规模、风险等级划分为ABCD四级,开展“信息公示标准化、制度建设体系化、风险防控清单化、宣传培训常态化”建设,配备食品安全总监677名,实现学校食堂、大中型企业等五类主体食品安全总监、安全员配备率100%,企业“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落实率100%。落实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分别由7561名市、县、乡、村干部分包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每季度实地督导一次,实现全覆盖,发现问题4380个,整改率100%,数据及时上传国务院食安委“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平台”,数据归集率100%,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有机衔接闭环落实机制基本形成。

三是放心工程深化实施。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违法严惩,深入实施标准宣贯和风险监测、产地环境净化、农药兽药使用减量、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网络食品净网、优质粮食工程、进口食品国门守护等15项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夯实全链条安全基础。聚焦社会餐饮环境卫生水平提升,对西工小街、宝龙城市广场、政和路美食街等商业街区开展改造提升,创建小餐饮示范街17条,组织2300多家餐饮单位现场观摩学习,促进社会餐饮提档升级。评选公示6S管理红旗店29家、示范店46家、达标店288家,通过选树先进,示范带动,促进商户主动提升管理水平。优选4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教师、外卖骑手等,聘任为监督员,从“旁观者”变“参与者”,推进食品安全监督多元化。开展牡丹文化节专项整治、夏季食品安全百日专项行动、省运会食品安全百日攻坚、中秋国庆食品安全专项治理等,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1136家次,排查整改隐患808个。全年抽检食品31595批次,合格率98.02%,检查各类经营单位11万家次,查办违法案件817起,备案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15家,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6982家,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持证率和公示率达到100%,确保了全时全域食品安全。

四是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开发“洛阳食安自查管理系统”并上线食品安全日管控APP和微信小程序,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帮助企业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对抽检不合格的食品生产企业邀请专家一对一技术帮扶,指导严控生产过程、升级设施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了产品质量,稳固了安全发展基础。积极推进地方特色、名优产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地方特色食品影响力,实施“6S”管理的食品小作坊454家、销售类食品小经营店10675家,实施明厨亮灶的小经营店9595家。实施质量兴农,扎实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其中绿色产品269个,名特优新产品68个、有机农产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7个,总量全省第二。

五是共治氛围更加浓厚。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五进”等专题宣传活动,拍摄“食安河洛”系列节目12期,发布网络宣传信息500余篇,总点击量2396万次。市市场监管局聘任4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外卖骑手等担任市场监管监督员,完善社会监督网络,逐步实现监督多元化。以“食品安全、人人参与”为宗旨,成立食品专业在校大学生志愿队等食品安全志愿者服务队11支,共458人,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商超、进农村等活动38场次,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政策和科普知识,推动社会共治。推进食品安全责任险工作深入实施,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和推广模式,全市共有16家保险公司开展食品安全责任险业务,服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806家,提供风险保障44.5亿元。5

消费维权工作情况

640 (5).jpeg

发布人:市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尚胜报

2023年全年12315三级执法网络共受理咨询投诉举报328421起,较去年同比增长16.6%。其中咨询227514起,同比增长14.16%;投诉77598起,同比增长31.84%,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600万余元;举报23309起,同比下降0.81%,案值2100万余元。

一、商品消费类投诉共43890件,占投诉总量的57%。

其中投诉较多的有一般食品质量问题,服装、鞋帽质量及售后问题、家居用品质量问题,占商品类投诉前三名。其他主要涉及有药品、交通工具、通讯产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以及家用电器质量及售后问题等。

二、服务消费类投诉共33705件,占投诉总量的43%。

其中投诉较多的有餐饮、宾馆服务问题,普通商品销售服务问题,电信服务问题,占服务类投诉前三名。其他主要涉及有美容美发洗浴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问题和教育培训服务问题等。

三、2023年度消费诉求热点有以下几点:

(一)宾馆住宿服务投诉较为集中。主要问题有:一是入住宾馆或民宿后发现房间内服务设施不完善要求退房或退费,商家不退;二是在网络平台预定过房间后,到店商家已满房为由不履行约定提供房间或是临时加价;三是办理退房时押金不退等问题。

(二)美容美发洗浴服务套路居多。主要问题有:一是以“打折”或“免费”的名义诱导消费,在服务中变相强制消费;二是片面夸大美容产品或服务效果;三是预付消费中办卡容易退卡难、不履行约定和承诺、不平等条款限制消费者权利、擅自关门歇业甚至卷款跑路终止服务等。

(三)文化娱乐健身服务投诉热度不减。被投诉主体包括电影院、KTV、健身房、儿童游乐场等消费场所。一是发卡方单方面设置会员卡充值“下限”,强迫消费者多充值;二是预付卡余额不退、擅自关门歇业不退卡;三是强制搭售套餐等。

(四)汽车消费领域投诉热度攀升。主要问题有:一是经营者巧立名目,搭售价外增值服务,如金融服务费、上牌费、保险费等各种费用;二是车辆不按时交付合格证以及在车辆出现问题时未及时履行三包义务;三是售前过度营销,盲目承诺各种增值服务或价格优惠,消费者购买后却拒绝兑现承诺;四是二手车销售不签订正规合同,车辆出现问题维权困难。

(五)直播带货消费问题投诉上升明显。主要问题有:一是收货后发现和直播时商家销售的产品不一致,存在商品缺失,假冒伪劣等情况;二是商家在销售过程中夸大对产品的宣传功效;三是收货后产品退货难,由于一些网络直播消费无法确认投诉主体信息导致维权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今年洛阳市市场监管局将定期根据投诉热点,及时发布消费警示提示,开展投诉高发行业的重点经营者行政约谈及投诉信息公示工作。同时将加大诉转案工作力度,及时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案件,督促经营者认真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活动预告

        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上午,全市各县区将同步举办广场活动,以下是活动地址和受理投诉电话,欢迎广大市民届时参加。

单位 活动地址 受理投诉电话
洛阳市市场监管局 洛龙区古城路定鼎门广场 12315
西工区市场监管局 西工区长申国际广场 63312315
老城区市场监管局 洛阳市大唐宫市场 63512315
瀍河区市场监管局 瀍河回族区君河湾洛城中街 63549396
洛龙区市场监管局 洛龙区古城路定鼎门广场 63127315
伊滨区市场监管局 伊滨区玉泉商业广场(师范学院西门对面) 69697315
偃师区市场监管局 偃师区华夏广场 67711315
孟津区市场监管局 孟津区区委中心文化广场 67912315
新安县市场监管局 新安县体育广场 67297889
伊川县市场监管局 伊川县北花坛广场 68333352
宜阳县市场监管局 宜阳县红旗中路中医院西侧广场 68894072
汝阳县市场监管局 汝阳县刘伶广场 68212315
洛宁县市场监管局 洛宁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66231494
嵩县市场监管局 嵩县文化艺术中心广场 66320315
栾川县市场监管局 栾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前院 6682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