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都市核心区
洛阳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发展质效、形象气质、功能品质,都市核心区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日,洛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都市核心区各区2024年重点工作,进一步明晰都市核心区目标定位及工作路径。今年,都市核心区各区发展方向有何变化,又有哪些具体有效的亮点举措?
涧西:扎实推动产业重塑、城市重振
——解读:涧西区产业基础雄厚,但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量大势弱,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强量小。因此,涧西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新区创新型产业发展,必须锚定“重振涧西区、重塑高新区”目标,推动涧西、高新深度融合、一体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选准产业新赛道。
——路径:今年,涧西区将聚焦转型升级抓产业,紧盯中航光电、中国一拖、中信重工等龙头企业,重点推进高端互联科技产业社区、高效低能排放柴油机等45个扩能增产项目,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个。全年计划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0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10家,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在90%以上,加快类器官芯片、视微影像高端眼科诊断设备等16个高新技术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同时,该区将挖掘利用工业历史文化遗存,持续做好“工业+”新文旅文章,加快元宇宙二期、梦田剧场等项目建设,打造集工业艺术、沉浸式体验、游购娱等于一体的工业文旅融合新样板。
西工:坚持把做强城市经济摆在首位
——解读:西工区城市基础良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应充分依托自身优势,坚持把做强城市经济摆在首位。如何做强城市经济?结合实践探索,西工区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推动产业向风口关联,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商贸产业,探索引入新的消费业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强化政策扶持,有效带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路径::2024年,西工区将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围绕新IT、智能装备、生物制造、新文旅、城市更新、社会民生事业等领域,谋划推进重点项目。在产业发展方面,西工区将持续做大做强农机装备及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打造优质企业雁阵。在文商旅融合方面,西工区将加快推进特色街区建设,对西工小街进行整体设计优化,加快推进西工地街区建设、解放路“4S”街区二期提升,打造全域式消费场景,开展“西工老字号”评选,打造“老字号”品牌集聚区。
老城:坚定不移走以文旅富民兴区之路
——解读:如今,老城区各类颠覆性穿越场景、沉浸式文旅业态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汉服+洛邑古城”顶流出彩,持续带火“洛阳热”,老城文旅也已经成为洛阳文旅的招牌门面。当前,老城应坚定不移走以文旅富民兴区之路,以古城片区、隋唐洛阳城遗址片区等为载体打造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做大做优汉服体验产业,大力发展城市民宿。
——路径:今年,老城区将继续把文旅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金元古城保护性改造提升,启动实施“—横三纵”城市肌理保护提升工程,重点做好道尊街片区建设、府文庙风貌提升及周边环境整治,更加彰显古都文化风貌。此外,该区将进一步丰富消费业态,实施汉服融城行动,开展文化研究、汉服设计,全链条发展壮大汉服经济,打造5个城市、乡村民宿集群,培育天心文化产业园、隋唐洛阳城等省级以上消费集聚区。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邑古城一期续建工程将全部开放。
瀍河: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解读:白马寺镇划归瀍河区管辖后,不仅弥补了发展空间不足的短板,也决定了瀍河必须加快构建城乡―体发展新格局。针对当前区域发展的短板弱项,瀍河区应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铜驼暮雨和东关大街融入金元古城;抓好城中村连片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坚持城乡一体,积极开展乡村运营,提升乡村公共服务和生活品质。
——路径:今年,瀍河区将全力推进城市提质,把城中村改造作为工作重要支撑,植入产业思维,持续抓好金家街片区改造,推进6个安置房早日竣工交付。同时,持续深化乡村振兴,以富民为导向,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推进孔寨精品菌菇特色种植(二期)等项目、半个店社区都市农业采摘示范园(二期)等项目;实施枣园社区郊游项目、白马初园文旅小镇项目等。此外,该区计划在白马寺镇金村、枣园等12个社区(村)打造乡村运营示范样板,力争今年5月投产运营。
洛龙:突出抓好经开区、里坊区、关林、开元湖东片区等四大片区建设
——解读:洛龙区是全市行政中心、经济中心、文体中心,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推动进一步锚定主攻方向,推动洛龙区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市委明确提出,该区应加快推进经开区提质增效,推进里坊区改造提升,以天街十二坊等为重点,植入文旅业态、打造消费场景,推进关林片区改造盘活,塑造具有拉动效应的引流新板块。
——路径:洛龙区将聚焦“对标深圳南山,建设创新高地”总目标,为全市发展大局提供更强有力支撑。其中,洛龙区明确,将推动新文旅提能级、促消费,启动关林片区改造和关林文旅板块开发。今年牡丹花文化节前,该区政和路立面改造、聂湾美食街、安业坊初具形象,教坊街建成通车。此外,该区计划投用长夏门等7个邻里中心、洛浦南堤等8座社区体育公园,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伊滨: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打造科技产业新城
——解读:随着中州时代等一大批风口企业落户伊滨,该区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风口产业集聚成势。近两年,伊滨区科技产业新城已初具模型。这也进一步说明,伊滨区走创新之路,大力发展科技产业,打造创新平台,做大做强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找对了方向和路子。
——路径:2024年,伊滨区将继续在创新引领发展上走在前列,打造中科信息产业园孵化高地,加快建设国宏智能装备等10个科技产业社区,集聚科技型企业200家以上,同时,出台一揽子人才招引政策,为风口产业发展集聚人才资源。此外,该区将推动中州时代新能源基地项目建设投产,加快配套产业园建设,确保新能源产业链第一批15个项目一季度开工建设,全年计划引进亿元以上新能源产业链项目20个,确保该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走在前列、成效显著。
洛阳南部四县
洛阳地势南高北低,山川丘陵交错。位于洛阳南部的汝阳县、洛宁县、栾川县、嵩县四县,犹如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守护着洛阳的绿水青山。
近日,洛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南部生态发展区四县2024年重点工作汇报,再次对南部四县发展提出新要求。为何汝阳要以主体功能区为引领?为何对洛宁提出要重点做强县城?为何要让栾川争当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县?为何再次强调嵩县要加快从“山城”到“湖城”转变?
站位大局、跳出县域、放眼全市,南部四县如何开启崭新发展篇章,又将有哪些新举措来推动市委新定位落到实处?
汝阳县:以主体功能区规划统领县域发展
——解读:北部为产业园区、中部为县城主体、南部是连绵深山……不同的地形地貌、功能板块将汝阳一分为三,进而形成完全不同的产业特色、交通条件、人口分布、功能定位等。
谋划汝阳发展,必须考虑三大区域板块的发展基础、现状和优势,在做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县域内的差异化发展。
基于此,洛阳市委提出,汝阳要着力以主体功能区规划统领县域发展,北部区域着力推动产业发展,中部区域着力做强城镇功能,南部区域着力发展生态产业,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路径:依托主体功能区统领县域发展,必须加快推动开发区转型发展。今年汝阳将完成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力度,推动钨钼新材料产业园二期开工建设,中建材光伏电池封装材料项目4月底前具备点火条件,以“腾笼换鸟”方式,推动光伏等有前景、有效益的产业做大做强。
按照洛阳市委持续做好数字化乡村运营、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特色康养产业等乡村振兴“三篇文章”的要求,汝阳将持续推广登山村等数字化乡村运营试点经验,打造高标准农田6万亩,优化“南菇菌、中薯烟、北种养”产业格局,提升“汝阳水果红薯”“汝阳花菇”品牌建设,依托天然艾草等优质资源发展康养旅游,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洛宁县:把富民增收放在首位
——解读:洛宁地处豫西山区。纵向看,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些年洛宁接续奋斗,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如果与兄弟县区横向对比,洛宁依然存在高质量发展支撑力不足、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生态优势发挥不够等短板。基于此,洛宁需要持续把富民增收放在首位。只有老百姓“钱袋子”更富足,才能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更持续。
——路径:按照洛阳市委部署,洛宁将着力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手抓富民产业发展,一手抓城镇服务功能提升。
在富民产业发展上,今年将发展壮大优质水果、畜牧养殖等四大产业基地,改造低效果园2万亩,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10个以上,让更多老百姓通过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在城镇功能提升上,今年将落实“重点做强县城、适度发展长水”要求,今年将服务保障三洛、渑淅两条高速快速推进,实施总投资3.65亿元的城市道路路网工程,依托省人民医院豫西分院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做强1至2个主导产业,增强县城集散功能和综合承载力。
栾川县:争当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县
——解读:老君山火爆出圈,民宿产业蓬勃兴起,乡村旅游如火如荼……这些年,栾川县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深刻践行“两山”理论,实现了与绿水青山的“双向奔赴”。从全市乃至全省发展大局来看,栾川最有条件走出一条绿色生态转型发展之路。
基于此,洛阳市委对栾川的定位就是要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善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努力消除生态风险隐患,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县。
——路径:践行“两山”理论,最重要的是要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全域旅游。今年,栾川将深入推进“百村千宿”行动,与开元观堂等一线民宿品牌合作,加快建设重渡沟、老君山、龙峪湾、县城四大民宿集群,新发展高端民宿50家、城市民宿100家,叫响“东有莫干山、西有老君山”高端民宿品牌。
此外,今年栾川还将持续拉长钼产业链条,发力钨钼氟新材料和尾矿综合利用,建成开发区现代商贸产业园、有色金属仓储中心、钨钼检测中心,打造国内一流的钨钼氟新材料制造和贸易基地,通过向绿而行,让“钼都”老树发新芽。
嵩县:更好统筹县域发展与富民增收
——解读:在这次会议上,洛阳市委对嵩县的整体要求是更好统筹县域发展与富民增收。同时,更要看到更具新意的是两条新定位:一是加大“中原药谷”建设力度,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二是做好陆浑湖大文章,加快从“山城”到“湖城”转变。
先看“中原药谷”建设。嵩县地处伏牛山腹地,自古就有“天然药库”之美誉。中药产业既有助于拉动县域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农民增收,契合嵩县发展现状。从富民增收角度看,嵩县尤其需要抢抓与河南省科学院共建中原药谷科创园契机,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再看“山城”到“湖城”转变。陆浑湖是嵩县乃至洛阳的优势文旅资源。去年,洛阳市委就提出,嵩县要推动城市提质理念从“山城”向“湖城”转变,顺应以生态健康为取向的文旅新需求,彰显康养旅居的生活方式与独特调性,营造肌理丰富、错落有致的环湖文旅小镇,打造更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如今,陆浑湖周边文旅消费新场景越来越多,已成为嵩县新的网红打卡集聚地,也进一步证明“山城”到“湖城”转型方向的科学性。
——路径:围绕加大“中原药谷”建设力度,嵩县今年将聚焦关键品种、项目、团队,积极导入更多创新资源,提高研发成果产业化水平,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围绕做好陆浑湖大文章,今年嵩县将把重点放在“业态再造”上。按照“慎建重改优三态、以投带引聚高端”理念,通过提升改造环湖村庄,形成3至4个现象级网红旅游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