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洛阳市人大常委会联动监督工作办法》(简称《办法》),明确今年将围绕科技创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开展联动监督。
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神圣职责。如何整合监督资源、凝聚监督合力、提升监督质效?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将着力探索实行联动监督。
“联动监督包括人大与其他部门的横向联动监督,以及市、县、乡三级人大的纵向联动监督。”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安置房建设等12项重点工作,探索开展市、县两级人大联动监督,有力助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此次出台《办法》,旨在总结经验、固化成果,推动人大联动监督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办法》明确,联动监督包括人大与审计、统计等部门的横向联动监督,以及市、县、乡人大的纵向联动监督。联动监督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效果“五个统一”原则,按照视察调研、联动监督、结果反馈、督导落实、成果巩固、工作评估的程序组织实施,确保深入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实现监督常态长效。
联动监督议题如何确定?根据《办法》,市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将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出联动监督议题建议,经主任会议研究确定后纳入年度监督计划。同时,《办法》规定,联动监督工作组成员由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组成,可邀请驻洛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县(区)人大负责人、相关专家等参加。
在组织实施上,《办法》明确,市、县(区)人大按照统分结合原则,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专题询问、“面对面”活动等方式,对“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部门工作进行联动监督。
“联动监督是整合监督资源、发挥监督合力的有力举措,也是创新监督形式、提升监督质效的积极探索。”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发挥市、县(区)人大纵向联动监督优势基础上,着重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舆论监督等横向联动监督作用,激发监督整体效能,为洛阳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